肖井荣 (中国)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肖井荣

:(赫海凤

 

这是个和平年代,和平年代的和平工作不再是参与战斗、驱除鞑虏,而是维护权益、营造和谐。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众多女性默默地耕耘于各行各业,做着看似平凡但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没有炫耀没有抱怨,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一方造福一方。肖井荣正是众多基层平凡女性中的一员,为维护着现代的「和平」奉献着自己的人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工作,我想,这正是「和平妇女」的可贵之处。

 

肖井荣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七大份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见到她时她正在镇政府给村民清算退耕还林补贴款。七大份村8个村民小组绵延分布在10多公里的山脚下和丘陵间,气候干燥,全村370余户,1,500多人,各组人均7-13亩耕地不等,和赤峰市大部分农区一样,七大份村民主要以种粮营生,于是水便成为这里关系民生的重要因素。

 

1974年,时任教师兼村支部委员的肖井荣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时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她这个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2个春秋。

 

农村基层的工作琐碎庞杂,从夫妻吵架、邻里纠纷到会议传达、政策落实,1,500多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她。如果说市县乡镇的干部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那么肖井荣似的村官就是行政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们从群众中产生,与广大群众鱼水相交,是所有政策措施的真正落实者和群众工作的真正实施者,是整个国家行政大厦的基础,对地方安定和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创举,只有和风细雨般的细致周到;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普普通通的细琐工作。这就是肖井荣,一个中国农村最基层的普通干部。

 

找水打井 贫水区解水之困

 

肖井荣上任时,当地归属辽宁省区,七大份村被沈阳地质勘查中心确定为「贫水区」,还是「三靠」型特困村——群众年年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肖井荣跟新的两委一班人很快形成共识:要想脱离贫困求得发展,必须先解决水的问题。

 

当时镇里也正在选点打井,肖井荣知道后立即跑到镇里,请求在七大份村试打。经过再三请求,镇里终于同意。为了寻找水源,肖井荣同勘探队走遍了全村的山山岭岭。不久,一台重型钻井机开进了七大份村,一个多月后,打了80多米的井终于流出水来。

 

当时打一眼井包括配套需要资金约5万元。在七大份村的经济条件下,筹集这么多钱,实在是不容易。为了筹措资金打井,她同支部一班人跑完镇里跑旗里,跑完部门跑各户。1975年,通过贷款、集资等多方渠道,终于筹措资金5万元,在沟西小队打出了第一眼深水井。这一口井就扩大水浇地面积300多亩,当年全村粮食产量就增加了40多万斤。看到了收效尝到了甜头,村民们的热情开始高涨,各个村民小组都要求打井。那段时间肖井荣马不停蹄,跑遍了全村的沟沟寨寨。1976年到1978年的3年间,七大份村先后打了11口井,除了上台、下毛泊罗和于家沟3个地质特殊的小组外,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了大水量的井,基本解决了全村的耕地灌溉问题。到1982年全村水浇地已扩大到1,000多亩,实现了人均1亩水浇地的愿望,全村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50万斤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万斤。

 

到2000年,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原来的井已经不能供应灌溉的需求,甚至出现了引用水危机。肖井荣再次多方筹措,在全村干部群众的支持下,重新打了5口100多米的深水井,埋了6,000多米长的爬坡水管,保障供用。

 

分产到组 特困村脱贫之路

 

1980年,七大份村还在吃集体大锅饭,种种抵触情绪开始滋生,偷懒怠工的行为像瘟疫一样蔓延,百姓生活饥寒交迫,这种体制已经走到了末路。肖井荣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安徽凤阳小岗村的20户农民以订立契约的方式分产承包到户,第二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1979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安徽省两位农民的来信,题目是《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肖井荣看到报纸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她觉得问题关键一下子明了了,她佩服小岗村农民的勇气和魄力,思忖着七大份村的出路。

 

1980年年初,肖井荣揣着一份土地分产到组承包方案先后找到镇里、旗里的领导,说明情况,恳切地申请支持。尽管当时中原地区分产承包的方式已在农村大面积铺开,但以华国锋为首的中央领导仍然明确反对这种做法,指出「必须坚决纠正」。所以肖井荣的方案只得到了同情,却没有许可,「这个事情得谨慎,还是观望一下好。」这是她听到的最值得安慰的一句话了。

 

可是肖井荣并没有一味地等待观望,她回到村里和干部群众商议,最后,80年春种之前,决定在上毛泊罗村民组进行试点,细分成6个小组,将土地承包到组,分组生产。旗里派来工作人员蹲点观察。结果上毛泊罗小组当年实现粮食自给,不再吃返销粮。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就农村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下子扭转了乾坤。根据邓小平谈话的精神,中央于1980年9月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会后,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公开接受用包产到户的办法解决中国农村贫困的问题,联产承包终成定局。

 

七大份村成为桥头镇第一个实行分组生产的行政村,1981年全村分产到户,彻底告别了吃返销粮的特困历史。

 

调解纠纷 不找分管找书记

 

30多年来,无论村里发生什么大事小情,群众都来找肖书记。大到党的方针路线贯彻执行,小到邻里纠纷、婆媳吵架、夫妻离异,群众都找她调解、解决。仅最近几年,由肖井荣调解的要求离婚的和离婚的夫妻最后言归于好、破镜重圆的就有20多对儿,挽救了20多个家庭,现在他们的日子过得都很好。在很多村民眼里,肖井荣更像一位知心的大姐,有什么委屈愁肠、怨恨心结,都愿意跟她说说,肖井荣也每次都耐心开导、悉心调节,从没有不耐烦过。她细致周到的工作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多年来七大份村没有发生违法犯罪行为、没有打架斗殴行为,也没有偷盗丢失现象发生,桥头镇23个行政村,每年评先进都少不了七大份村,少不了肖井荣。

 

村民毕文军提起肖井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去年以前,因为生活上的不如意,毕文军开始喝酒,渐渐酗酒成性,妻子多次劝说无效,不知因此吵过多少次,夫妻关系渐渐紧张。去年下半年他感到身体不适,被妻子拉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酒精肝」,妻子以离婚相威胁要求他戒酒,但他似乎已经对酒产生了依赖,欲罢不能。最后被逼无奈,妻子到法院起诉离婚,并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没有了妻子和孩子,毕文军的家里显得空荡荡的,死一般沉寂,这样一个人过了半个月,他再也待不下去了,他想念以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觉得因为自己的消沉堕落才把妻儿赶走,才把幸福生活搅乱,想到这里他深感内疚和懊悔。他深怕妻子与他离婚,那样幸福的生活就真的离他而去了。焦虑中他找到肖井荣,请求帮忙把妻子找回来,劝她撤诉。

 

肖井荣了解情况后,先是对毕文军一顿发自肺腑的批评规劝,然后赶去他妻子的娘家,说明他家里的情况和他的悔意,从感情、孩子、家庭多角度劝他妻子回家生活,最后他妻子提出,只要他戒酒,她就撤诉并带着孩子回家过日子。肖井荣马上返回村里向毕文军说明情况,严正强调必须戒酒,并让他写了保证书,警告下不为例,然后催他亲自向妻子诚挚地道歉并把她接回家。毕文军样样照办,把自己和家里收拾干净后,顺利地接妻子回了家。现在一家人和和睦睦,彼此倍加珍惜,生活过得很不错,养了不少羊和鸡,搞起了家庭副业。

 

今年5月4日,一村民在车祸中丧生,剩下妻儿无依无靠。经当地交管部门鉴定,肇事车辆为一辆前4后8大型货运车,而该村民是被车后轮碾过压死的,司机咬定他是自杀行为,不肯赔付,交管部门无计可施,死者家属准备向法院诉讼,但也没有打赢的信心,同时诉讼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肖井荣知道后,先是安慰这妻儿一番,然后找到交管部门,又通过交管部门找到肇事司机,进行赔偿和解谈判。她据理力争,一方面说明死者没有任何自杀迹象和动机,相反一系列事务安排证明他不可能自杀;另一方面申明,如果进入诉讼程序至少需要3个月结案,这期间肇事车辆无法运营,会对司机造成更严重损失。她连续跑了3天,最后终于达成和解,司机赔付11万元。不但遇难家属和司机双方都很满意,连交管部门的同志都称赞她工作做得细致到位,令人佩服。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在任32年来,她自己都记不清做了多少次劝架、接媳妇、调解纠纷、争取权益的事情,给村民挽回多少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每个村民小组都有负责调节的组长,被称为「分管」,村民有什么事通常不找分管,而直接去找肖书记,他们觉得找她才牢靠才能解决问题。

 

其实在肖井荣那里,你会自觉地放弃用数字去衡量这位村官的「政绩」,你会自动走进村庄户院,端起水杯和那里的乡亲们一起聊一聊这位老书记那些讲也讲不完的故事,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她走村串户看她做些琐碎细致的工作。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会让你和村民有同样的感受,她哪里是个「村官」,分明就是一位知心的大姐。而她和蔼的笑容、沉稳的语调和厚实的身复印件身就让人有种安全、温暖的感觉。

 

工作心得 呼吁增加农村基层女性工作者

 

当被问及这么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感受,她长长地吁了口气,好像是在回顾这30多年的工作史,她说:「感受太多了,什么经历都有过,一时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感触特别深的,就是女同志工作和男同志工作的差别。」

 

她接着说,男同志通常缺乏耐性、性子急、粗枝大叶,只关心大而化之的东西,不关心细枝末节,作风粗放,在统筹和力气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在细节工作方面显得马马虎虎。另外,男同志办事通常要喝个酒,喝完了要办的事也差不多忘光了。而农村基层的工作就是细琐繁杂,零零碎碎不成体系,张长李短需要耐心,所以在这方面男同志的工作通常停留在做表明文章上。

 

而女同志恰好发挥优势,既耐心细致又认真负责。她说,女同志责任心强,事情做不完不休息,更不喝酒「惹那么多毛蛋事」,工作不推不拖不出格。「村两委应该增加女同志名额。」她接着说,山东省2002年农村基层女性工作者比例达到20%以上,北部省份还达不到,今年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国家要求每个村至少要有1名女同志,「我看这还是少,有一半是女同志农村的工作就做好了。」

 

她说出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女同志参与工作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上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点在很多人的思想中还存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和「女人不宜抛头露面」的认识还根深蒂固,妇女还不能走出家庭的束缚,在家庭、社会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平等,男权思想还相当严重。另外就从政的氛围讲,社会上对支持妇女从政的舆论和呼声还不高,对女性从事基层工作的优势还没有足够认识,当然,这正是因为没有给予女性工作展示的机会。

 

工作团队 两委班子一条心

 

「找准位置,做好事情,落实政策,不违反原则」是肖井荣经常在支部会议上强调的。七大份村的两委班子团结融洽,服务意识强,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干群矛盾,在各项工作上配合默契,在群众中口碑良好。

 

肖井荣的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她说:「温总理惠民政策特别多,不落实怪可惜的。」多么实在的话啊!听了让人心头一热。不必询问太多,也可以想见她和村两委班子在落实政策上的工作力度。

 

她的工作原则是尽量杜绝形式主义。无论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还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改村规民约,都实实在在,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和村里的实际情况展开,让党员学习有收获,让村民讨论有结果。肖井荣还特别强调发挥全村27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事事严格要求、认真落实。

 

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财会账目做到日清月结,一季度一公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工作透明度极高。这顺应了民意,多年来,全村未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事件,连续五年村委会换届选举都十分顺利。

 

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农村工作就做好了一半。在桥头镇多次优秀党支部的评选中,七大份村党支部都名列其中。2006年6月3日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原支部成员都获得全票通过,村民们都说:「就用他们,放心。」

 

经验总结 积极态度防患未然

 

谈到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肖井荣就一句话:「不等不拖,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提前介入。」村里有什么事肖井荣总是比其它两委成员提前知道,也通常比他们快两拍采取行动。她就像在心里装着个村庄事务罗盘一样,370多户每家有什么难处什么动向她都一清二楚。

 

比如前面提到的车祸事故,如果肖井荣不提前介入进行调节,进入冗长的诉讼程序,对双方当事人都会造成精力财力的损耗,有可能还会使事态恶化。但反观之,这件事情本不是一个村支部书记份内的工作,她完全不必插手,但她就是心里时刻装着百姓,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让很多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防患于未然。

 

这是一个农村基层工作者的优秀素质。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工作。我深深感动于这位普通农村妇女,这里没有耀眼的政绩和光辉的荣誉,但我想,这正是「和平妇女」的可贵之处。她们默默地耕耘于各行各业,做着看似平凡但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没有炫耀没有抱怨,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一方造福一方。和平时期的「和平」不再是参与战斗、驱除鞑虏,而是维护权益、营造和谐。肖井荣正是众多基层平凡女性中的一员,为维护着现代的「和平」奉献着自己的人生。

 

后记

 

肖井荣任支部书记30年所走过的人生经历,有苦也有乐,有坎坷也有坦途,其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今年58岁的肖井荣身体已有多处不适,尤其是血压高,已经影响了她的工作。同时她还伺候着87岁的公公,悉心地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不然怎么跟别人做工作?」

 

问她这个工作打算再干几年,她说:「试试看,再干个两三年,不行就撂挑子。」话虽然这么说,但她更清楚,不管是不是在岗,她都闲不住,心里也放不下全村的老老少少。

 

 

 

 

 

 

 

 

 

 

 

 

 

 

 

 

 

 

引文

没有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创举,只有和风细雨般的细致周到;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普普通通的细琐工作。这就是肖井荣,一个中国农村最基层的普通干部。

 

她们默默地耕耘于各行各业,做着看似平凡但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没有炫耀没有抱怨,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一方造福一方。和平时期的「和平」不再是参与战斗、驱除鞑虏,而是维护权益、营造和谐。

 

 

这篇文章同时有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