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琼花 (中国)


外姓女人当村官(范琼花)

文:(赵玲)

 

方广村座落在凤凰山麓,是蓬安县条件最差的一个小山村。我们从成都一路转了两次车,经过了14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这个小山村。范琼花跟我们说她在1986年嫁到了这个村子。这个村子在1996年以前,方广村以穷和烂而闻名徐家镇乃至全县,村中因为村领导的腐败,使得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村民对村社干部怨声载道,村中干部与村民的关系十分僵硬,村里各项工作年年在全镇排列倒数第一。因此在1996年3月,面对艰苦的条件,混乱的局面,前任村支书决定一走了之,辞职到广东打工去了。一位复员军人接替工作,刚干两天也觉得无能为力,放下担子就走。村里面没有了支书,没有了一个带头人,村里更乱了,方广村的村民纷纷推荐时任村主任的范琼花来担当村支部书记这个重担。

 

范琼花的丈夫邓东平回忆起当年,笑着跟我们说: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觉得不好,晚上就做她思想工作跟她说:「琼花,支书走了,男同志都不接,你也千万不要接啊,这个活路又累又得罪人,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还不如把自己屋里的产业搞好。」

 

范琼花当时也想了一下,按她的说法,她就是那种不愿意认输的人,从小碰到什么别人做不来的,她就要碰一碰。因此,面对这个村里领头人的挑战。范琼花想了几天后,就把这个活给接下来。她跟我们说:「呵呵,可能我们这一代人思想也比较传统。当时看到我们村这样落后,老百姓这样穷,我这个共产党员心里着急啊!如果老百姓要我来领这个头,我就只有尊重民意,碰一碰这个硬骨头咯。」结果,在等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人愿意接这个村支书的情况下,她毅然接过了村支书的担子。

 

外性女当家

 

范琼花当选为村支书,从未有过女人当家的方广村「炸」开了,有的村民很怀疑:「我们村男人都搞不好,一个女人就有法?」其中一个村民叫邓爱平更是出语伤人:「邓家沟的男人死完了?让个外姓女人当家?」这样的风言风雨在整个村子里面流传开来。许多人都等着看这个女人怎么去抗这个领头人的角色,都等着看范琼花当上村支书第一件事情办的是什么。面对村子里面对自己作为一个外姓人,作为一个女人的不信任,范琼花并未退缩,她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全村的落后局面,首先要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先把村里面的干部「修理」、「修理」。

 

在范琼花的带领下,一系列整顿干部作风的活动迅速在方广村开展起来。针对村里帐务不公开,村民有怨言,范琼花积极组织人员清理村上帐务,「强迫」村社详细公布帐目,许多灰色收入就此堵住。同时给村组干部立下规矩:「谁敢公款吃喝,我就把谁的名字贴在墙上让村民说说看看。」当范琼花亲自把村里近10年没有公开的帐目贴到村中公告板上的时候,村民争先恐后的去看。范琼花回忆到:他们一边看,一边用手指,嘴里骂着那些挪用公款的前领导人。有些不认字的村民让别人念给他听。帐目的明明白白明白换来了以后村中干部的「清白」,村民气顺了,心平了,与干部的关系好转了。当我们问到为了公开这个帐目,她有没有受到什么压力的时候?范琼花只是一如平常的发出爽朗的笑声,说了句:「都过去了。」

 

帐目公布出来了,但是村里面还有些干部常常贪一些小便宜,处事不公,导致一些村民对干部不信任,认为干部都是帮自己人,不会主持公道。范琼花当时刚刚上任,只能通过以身作则,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秉公办事,来影响村里其他干部,加强村里领导人的威信。1996年,范琼花丈夫的堂哥,想超生一胎,范琼花坚决阻止,不惜和他们家翻脸,以至堂哥砸了她家的玻璃,与她家中断了关系。范琼花的行动,村民看得清清楚楚。曾出言不逊的邓爱平亲自上门道歉,带着两个女儿硬要和范琼花的孩子认姐妹。通过这样种种长期的努力,过去不信任的村民纷纷议论:「范书记与以往的干部不同了,我们方广村有希望了。」

 

当村子里面干部与村民的关系稍微缓和的时候,范琼花就开始在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全村百姓尽快致富。为此她常常自费出去学习参观别村的好的经验、订阅杂志、关注新闻了解农村的发展方向。当她出去看到别村人都富裕起来,看到电视上那一个个模范乡村的时候,让村子变富裕的想法变得更强烈了。依据当时的中国农村的大趋势和村里面的实际情况,范琼花觉得让村上剩余劳务力外出务工是一件吹糠见米的良策。于是,她便开始鼓励村民外出务工挣钱。可谁也没有想到,村民倒是外出务工挣钱去了,范琼花却当上了36个孩子的「妈妈」。

 

范琼花告诉我们,当上这些孩子的妈妈,她一点也没有想到。事情本来很简单,方广村里5组的邓天受老两口膝下有4子4媳,个个身强体壮,可却穷得为了柴米油盐成天婆媳争闹、兄弟反目。1998年的7月,他们家又为了一些小钱争吵起来,范琼花去当协调人。一边劝架,一边动员邓家兄弟外出打工,跟他们描述了别的村里人家去打工的情况,分析他们自己去打工可能赚的钱。把出去打工的好处一条条道理说出来。第二天,邓家兄弟妯娌不顾父母反对,全部南下广州。不料,邓天受夫妇因年老体弱实在无力照顾孙儿孙女,一怒之下,将孙儿孙女全部送到了范琼花家:「你『拐』’跑了我的儿子媳妇,就得照管他们的娃儿!」范琼花至今仍记得那股直窜脑门的火:好心还要遭「恶报」?但看着无助的老人和无辜的孩子,心地善良的她很快就平静下来,6个孩子当晚就在范琼花家吃上了热饭。

 

没过多久,村民袁召兰拉着3个正上中学的孩子来到范琼花家,讪讪着开了口:「范书记能不能帮忙照看一下这三个娃儿……?」面对她祈盼的眼神,范琼花默默地将3个孩子拉到身边。第二天,已无后顾之忧的袁召兰夫妇就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

 

这件事启发了范琼花:要改变方广的穷苦面貌,鼓励村民外出挣钱,就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当好「看家人」。就这样,在近两年时间里,村里27户外出打工农民的36名孩子先后被范琼花「接管」了。从那时起范琼花手里就有了一本帐册,详细记录着孩子们的日常开销,也记载着她对孩子们的悉心关爱。一次,邓春林的儿子邓波把同学的头打破了,范琼花得知后赶紧上门给人家赔小心,并「破费」付了37元医药费。2001年底,一名在徐家中学住校的孩子突发高烧,劳累了一天的范琼花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打电筒冒寒风踏泥泞赶到学校,两天的住校护理使孩子病情迅速好转,跟上了学业。如今,这名叫唐志华的学生正在西华师范大学读大学二年级。就这样,在范琼花的教育和照顾下,36名孩子已有8人考进初中,19人升入高中,3人考入中专,6人考进大学。当我们想继续了解范琼花更多照顾孩子的事情时,范琼花笑着回答到:这些事情,说多了不好意思,反正当时候不做也得做,那就做了得了。

 

这么多孩子们的到来成了范家生活水平的「分水岭」。范琼花一家曾是方广村「先富」起来的家庭之一,范琼花聪明能干,丈夫邓东平吃苦耐劳,庄稼地里、养猪养鸡都是一把好手,在许多村民还住在土墙房的年代,他们一家就修起了让人眼热的砖瓦房。可自从范琼花当了村支书后,一家人的生活反倒停滞不前,不见长进了。许多村民都住进了新楼房,而她们一家仍住在1987年修的老瓦房里,摆设着一台旧黑白电视,一把老吊扇,稍微象样点的衣柜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老样式,而且捡的还是她妹妹的「淘汰货」。为了孩子,范琼花作出了感情与金钱的双重付出。当初邓春林夫妇将两个孩子交给范琼花,一走就杳无音讯,如今孩子已花去她6,000多元。「有啥办法?他们打工没挣着钱,总不能让孩子饿着、冻着、辍学吧!」几年时间,慈母般的范琼花贴在孩子们身上的各种开销达2万多元。

 

家里面的孩子多了,自己家的两个孩子常常抱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关爱。范琼花提起她的两个孩子,感觉有很多愧疚。很多时候天气转冷,睡觉的被子不够,范琼花总是把自己孩子的被子拿出来盖在别人孩子的身上。自己家孩子与其他孩子吵架,打架,她也是二话不说的把错都放在自己孩子身上。「这些孩子可怜,爸妈都去打工了,好久没回来一次,心理非常敏感,我不能被别人说闲话,就对自己的孩子凶一点吧。」起先她的孩子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妈妈不爱他们了,等到长大后慢慢就了解了。

 

爱的付出,终有回报。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范妈妈」的爱,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们36个兄妹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一个共同的妈妈——范妈妈。有范妈妈,我们可以象么儿么女一样伸出小手,撒娇地扑进妈妈的怀;有范妈妈,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最幸福的童年温暖。我们虽然远离父母,但并没有丢失母爱。」一天,上学的孩子们一个不少全都回来,范琼花以为出了啥事,孩子们却把藏在背后的各种小礼物齐刷刷地举到她面前,一曲稚嫩的生日快乐歌,唱得她热泪直滴。当范琼花讲到这件事情的时候,眼中不禁泛出泪花。

 

范琼花这样无私的行动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全村230多人外出打工,每年抱财回家近100万元,70%的农家翻修了住房。每当那些出去打工的父母回到村子里面的时候,总是先到范琼花家里耍一耍,坐一坐,表达自己的谢意;在外打工的邓怀全写信感谢范琼花对他子女的细心照料,表示「今后一定要全力支持您的工作。」在广州务工的邓晓阳夫妇在信中写道:「请范书记放心,我们在外面一定守法务工,合法挣钱,决不给家乡人丢脸。」范琼花对人的责任,对村子的责任感染了村子里面的其他人。从1996年起,方广村的村干部再也没去农户家催粮催款了,村民们总是主动纳粮完税,农民税费提留上交率都在99%以上。1999年以来,方广村成了「无一例计画外生育、无一例农民负担导致村民上访、无一例因违法受到刑事和治安处罚」的「三无村」。

 

富民之措 方广村直奔小康

 

随着一拨又一拨的村民外出打工,挣回了一扎又一扎的钞票,许多村民笑了。但范琼花笑不起来。她知道,一人富裕不算富,要让全村老百姓都富了那才叫富啊!方广村还穷啊!

 

方广村离县城30多公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该村最真实的写照。村民们辛辛苦苦劳动一年的收入仅够糊口,过去村上的不少小伙子都把去外乡女方家落户作为「脱贫」捷径。

 

方广村人的小康之路究竟在哪里?为了让方广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范琼花到处学习取经。在不断学习对比中,范琼花慢慢觉得出外打工毕竟只能是几年的事情,村里的人最终都要回到村子里面的。而且这几年出去打工越来越不容易挣钱了,范琼花开始慢慢想怎么才能把村子里面的经济建设抓上去。她开始结合本村实际,确立了「努力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村通工程两大重点,集中力量发展养殖、水果、蔬菜三大产业,确保实现全村经济总量、集体经济、农业税、人均纯收入四方面增长」的发展思路。

 

方广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成了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范琼花和村干部决定先修路:每位村民只出1元钱用作炸石费;再将路分段给社,社分段给村民,大家义务投工投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苦干3年,终于筑成了一条宽5米、长6公里的标美村道公路。方广村缺水。旱时,人们总是排着十几米的长队「抢水」。为了水,范琼花跑了不少路。1997年,当镇政府补贴方广村打井建池的8,000多元下来时,范琼花兴奋地当即邀上十几位村民进镇买石材。钱不够,范琼花又自垫3,000元。一年又一年地干,赢得了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到2005年,方广村打卫生井70口,新建供水站3个,整修山坪塘4口,新建蓄水池20口,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畜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凤凰山上光秃秃,栽一株树死一株。」以前的方广村一到下雨天特别是下大雨就洪水泛滥,不但破坏土壤结构,还严重威胁村民的财产生命安全。于是范琼花就动员大家搞绿化,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可美化家园。如今,30万棵柏树、5万多株马桑、7万株果树把方广装扮得美丽怡人。

 

「破庙为教室,下雨水乱流,教师不愿来,家长心中愁」,是原方广村小的真实写照。看到孩子们坐在破旧、阴暗的教室里念书,范琼花心里着急得很,带头捐款1,000元,修缮学校。在范琼花的带动下,村民们踊跃捐资,短短数日,就多方筹集资金近33万元。于是,一所集教室、宿舍、运动场为一体的新型标准化村小不到3个月时间就矗立在村民面前。同时,总面积180平方米的党员、村民活动室也一并建立,并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援和帮助下,配置了电教设备,添置了活动设施。

 

当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后,范琼花又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了头等大事。听说养殖黄羊能够赚钱,范琼花就多次到县畜牧局争取支持。于是,在县畜牧局在大力支持下,经过科学规划,全村养殖黄羊2,000余只。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就达100元。

 

为了发展水果和蔬菜业,范琼花决定在自家地里先试种一年,让村民看看再说。于是,范琼花在坡上栽柑桔,地里种莴笋、海椒,当年仅蔬菜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村民们大开眼界,种植热情高涨。在分析市场行情和实际种植效果后,范琼花决定走「山上栽树子,山腰找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开发路子。同时请来技术人员传授技术,为每户人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村民刚尝到甜头,卖难问题却又接踵而来。第一个遭遇的便是水果大户邓自由。1997年,雪梨丰收5,000公斤,而当地市场价格每公斤仅0.2元,比去年足足低了一半。本以为可以卖个好价钱的邓自由目瞪口呆。这时,范琼花来了,叫了辆货车,二话没说拉了3,000公斤雪梨,亲自奔赴南江。6天后,当满面尘土的范琼花把2,000多元钱交到邓自由手上时,邓自由失语哽咽。

 

这事也让范琼花意识到,买难卖难问题应该及早解决。于是,党组织加协会的运作模式又在方广村开展了起来。「农民要合作起来才好办事情。」范琼花常常这样说。在她的多方面努力下,在村子里面不断动员,开会,发动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与村子的利益,一起合作,成立各种协会,一起想办法的解决各种市场问题。如今,村上不但有了水果协会、蔬菜协会和养殖协会,还组建了运输协会,每年村里决定种什么,怎么找市场,怎么谈价格都在范琼花的带领下和协会的会员一起商量办法,一起解决。在范琼花在引领下,全村结构调整红红火火,人均纯收入年递增300元左右。目前,全村共栽桑39万株,总面积达到500余亩,种柑桔、李树、枣树8万余株,成片栽植核桃100亩,种西瓜300余亩,商品蔬菜1,000余亩,养殖黄羊2,000余只,年出栏生猪1,500余头,出栏小家禽1万5千余只,涌现出25户蔬菜、水果、养殖专业大户。去年方广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2,600元,比她任支书前增长了近3倍。

 

后记

 

昔日光秃的凤凰山,如今已满山柏树果木;昔日苦寒的小山村,如今已被新修的村道,幢幢新盖的农家院楼,茂林、池塘点缀其间;昔日「外嫁」的小伙子,如今已带着妻儿回家了;昔日的「荒广」村,如今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走在标美村道路上,喝着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宽敞明亮的教室传出朗朗读书声,让方广村的山笑了,水笑了,人也笑了!范琼花的爱民之举、富民之措,全村老百姓都记在心头,印在脑海。村民们的心被春雨滋润了。在范琼花的带领下,全村富了,范琼花却穷了。为此,范琼花平静地说:「只要村民过上好日子,我吃点亏又算啥?」在新修的高标准村党支部活动室里,范琼花站在全村近期规划图前,又在计画着下步打算:利用有限的资源,扩大规模,让方广村更进一步过上好日子。

 

 

 

 

 

 

 

 

 

 

 

引文

有范妈妈,我们可以象么儿么女一样伸出小手,撒娇地扑进妈妈的怀;有范妈妈,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最幸福的童年温暖。我们虽然远离父母,但并没有丢失母爱。

 

走在标美村道路上,喝着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宽敞明亮的教室传出朗朗读书声,让方广村的山笑了,水笑了,人也笑了!

这篇文章同时有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