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志 (中国)


与万名脑瘫患儿的情缘(郭新志)

文:(韩小红)

 

提起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人们都知道她是远近闻名、受人尊重的新闻人物。在几十年的奋斗生涯中,她为残疾人事业付出了青春、献出了爱心,以无私的医德和不断的追求赢得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她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女杰」、青年科技专家等近40项荣誉称号,还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接见,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健康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 也曾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人们把她誉为党和人民的宠儿,万名脑瘫患儿的妈妈。

 

位于太原市学府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山西脑瘫康复医院几乎成了脑瘫患儿的希望之地,医院里几部看似寻常的电话也成为特殊繁忙的热线,那些为让孩子走出脑瘫疾病苦海而走上寻医问药路的家长满怀期盼地从天南地北走进那里,以致山西脑瘫医院床位经常告紧。这样的景况对医院、对医生来说可说是一种信赖,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患儿多对社会和家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不排除有为数不少的父母怕造成各种负担而遗弃残疾孩子,这种看似无奈、别人也无法干预的行为,实则的形成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冷暴力。为此郭新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怀着一种沉甸甸的特殊心情、肩负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寻求一种人类和平生存环境,而开始攻克脑瘫恶魔的医学尖端课题。

 

青春无悔

 

为了获得成功,必须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极大的功夫,要有潜心求索、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求实务真的科学精神;要有热爱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摒弃外在干扰,不计得失、人道为先的情怀;要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虽九死而无悔的意志。

──郭新志手记

 

1959年,郭新志出生在山西省运城的一个医学世家,父母亲的「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无刻不在熏陶着她。1982年,郭新志从山西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山西省儿童医院工作,天真烂漫的她,顺利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人生跨越。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人讲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在一家医院,一名身怀双胞胎即将分娩的妇女要求住院,因为押金不够被医院拒之门外,待家人取足住院费回来时,母子3人已惨死在地。郭新志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暗暗地流下同情的眼泪。于是,从那时起,她就从内心发誓要做一名热心、诚心并有真本领的人民医生,为人们创造和平的生活境地。然而,在儿童医院又使她的心灵感到一次次的震撼,她经常看到脑瘫病儿被遗弃,同时还多次亲自送这些可怜的孩子去儿童福利院。更令她难忘的是,有一次她刚查完病房走进医务办,看到桌上放着一个包袱,不经意地打开一看,里面躺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个孩子着实把她吓了一跳,孩子四肢瘫软,整个头部萎缩在那看不见的瘦小的双肩中。郭新志用手在他眼前晃动,又在他耳边拍掌,但孩子没有反应,只是从他嗓子里发出了一种「怪异」的呼噜声,这时郭新志才感觉到这条小生命还活着。她轻轻把孩子抱起,发现被角里塞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又无法面对这孩子,好心的大夫,我们只有把孩子给你们留下,希望你们能救救孩子。」看到这里,郭新志深感不安和恐惧,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怜爱地将孩子紧紧抱住……。事隔不久,在她身边又发生了一件惨痛的事情,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溺死自己的脑瘫孩子后,自己也服毒身亡了。还有医院里一位受人尊重的老护士长的3个脑瘫儿相继死去,她自己也因过度的悲伤和劳累带着终身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作为一名女性,天然的母爱使她常常为此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中;作为一个医生,强烈的责任心又使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息。郭新志的心里再也无法平静,下定决心攻克脑瘫顽症,哪怕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

 

脑瘫顽症是世界性的未开发领域,选择它,就等于选择了艰难、选择了付出。从1982年起,郭新志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研究之路,她根据所学到的中医针炙和其他西医学长,把工作和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白天在医院向专家教授老同行请教,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刻苦自学。通过近乎玩命的学习,她有了扎实的医学功底,为脑瘫顽症的科研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郭新志便利用业余时间,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和几位老专家一起,自选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脑瘫」的高难科研课题。她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成功,也许会白费心力,但她更清楚,如果每一个医生都知难而退,脑瘫便会成为永远的顽症,自己的内心就永远不会平静!尽管当时有许多人说她是冒傻气,但她觉得自己别无选择!

 

为了寻求科学的、有突破性的理论依据,郭新志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量,也不知在自己身上试扎了多少针,历来被医学界视为针炙禁区的一些头部穴位也被她扎了无数次。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郭新志轻轻地回到了丈夫和女儿熟睡的房间,她默默地望着亲人,心中祈祷着平安,而同时她萌生着一个「破天荒」的想法。她悄悄地坐在镜子前,拿出一根长约三寸的银针。平日里她手中的银针是那么的娴熟,而此时却让她感到了特殊的寒意。她开始用手轻轻按压住颈后的风府、哑门两个穴位,这两个穴位历来被医学界认为是针灸的禁区,经常可以看到,因在这两个穴位上用针不慎致残、致死的报道。可郭新志为了患儿能早日康复,她大胆地要在禁区找出一个突破点——亲自试针。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缓而迅速地将针深深地刺入到自己的哑门穴。不料,瞬间的剧痛使她顿时昏厥了过去,摔倒在地的响声惊醒了爱人和孩子。看见躺在地上的郭新志,女儿哭喊着:「妈妈,妈妈,你怎么了?」爱人在旁边急得团团转。看到还插在颈后的针,爱人一下子就全明白了,禁不住泪如雨下:「新志,你醒醒呀!」她在女儿的哭喊声和爱人的呼唤声中渐渐苏醒。一头的冷汗沾湿了女儿的一双小手,躺在地上的郭新志明白了,但她泪中带笑反倒安慰女儿和丈夫,因为她的实验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风府、哑门等穴位不能进针的说法被彻底推翻。同时,她还意外地发现了几处经络学上尚未记载的新的有效穴区带,这就更意味着脑瘫康复医学治疗新体系有了曙光,可怜的脑瘫孩子们多了一份康复的希望!

 

郭新志成功了,她破解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脑瘫的高难课题,从此开通了先天性小儿脑瘫能治的先河,1992年她当之无愧地担任了山西脑瘫康复医院院长。她研究的〈老年性痴呆症的综合康复〉课题已取得良好开端。多年来,她先后诊治海内外小儿脑瘫和老年性痴呆患者5万多例,系统治疗3万多例,已有1万多例达正常化,入托、上学、参加工作,已有结婚生子;1万多例生活基本自理,其余正在治疗康复之中。经专家临床和随访验证,总有效率达97.8%。

 

20多年来,她在国际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6篇获优秀论文奖。尤其在1997年国际微量元素交流会上,在世界仅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的情况下,惟独她一人被破格获三项医学科研论文二等奖。她的业绩收录于《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20多种权威辞书中。多少年的追求,多少次的探索,她感到青春无悔。

 

爱心无限

 

科研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痛苦。选择脑瘫科研,便意味着选择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考验,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而且还需要奉献出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既然时代选择了我,我就应该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感,有为人类健康而努力的雄心壮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切。

──郭新志手记

 

走进郭新志那个特殊的医疗室,顿时让人冷汗直冒,十几名面相痴呆、体型瘦小的孩子赤裸着全身,从头到脚扎满了2寸多长的银针,哭叫声撕心裂肺,再有自控力的人都会心疼地掉下眼泪,目不忍睹这个场面。然而按着孩子身躯的父母却若无其事,是不是这些家长也「麻木」了?不曾想到她们的回答也能让你开心:「这种痛苦忍受一段就习惯了,看到了孩子病情好转就会变为高兴。因为有郭新志这样的好医生,我们的孩子有希望呀!」

 

郭新志不顾一切地选择如此的高难度医学课题,她以母亲般的心灵和爱心注定了她的成功。她认为,作为一名人民医生,没有恒心研究不出成果,没能爱心绝对当不好一名称职的医生!脑瘫患儿几乎成为她的全部世界,并占据了她大多的休息时间。

 

几十年来,她除了工作室就是治疗室。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几十名病人在焦灼地期待治疗,郭新志则是忙碌地扎针、捻针、注射、开药,仅仅捻针一项,每天要捻动七八万次之多,这样站立着工作,一般要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9点多才结束。之后就是查房、整理资料,制定次日治疗方案,晚12点多才能休息。从1985年到现在,公休日她几乎没有休息过,没有请过假,远在西安的老父亲已经多年未见她,老人家多次要求新志全家回去一次,但她望着脑瘫儿家长那期待的目光,便只能让自己的亲人一次次失望了!总是在深夜醒来才能见到妈妈的女儿曾经天真地问:「妈妈,你为什么总不歇班?我们老师常问,为什么你妈从来不接你?」而她只能含着眼泪把女儿紧紧地抱住。她爱人是一位有事业心的国家干部,可因为郭新志工作太忙,他承担起了全部家务。郭新志在病人眼里是个好大夫,但她却从内心里感到欠亲人的太多了。儿童脑瘫属运动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视听、语言障碍,也就是有腿不能走,有口不会说,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等综合性损害,它给无数个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孩子看病已经有过太多的失望,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是跑遍全国后才打听到郭新志的医技,有的人是倾家荡产为孩子看病,他们抱着希望而来,怎能忍心让他们再感到失望呢?于是,郭新志也只有像一架飞速旋转的机器不停地转下去。

 

瑞典籍华裔男孩小峰患有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已1岁了连基本的生理功能都不具备,不会翻身、不会吃饭,甚至连牛奶都不会吞咽。郭新志对小峰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疗,使孩子学会了喝牛奶。

 

牡丹江市患儿小宝,长到8岁还不会说话,经过郭新志的精心治疗,有一天突然喊了一声「爸爸」。八年了,第一次开口说话,当爸爸的竟然大张着嘴激动得不会应声,他定了定神,突然边跑边喊:「郭院长,会叫了,小宝会叫爸爸了。」而此时的郭新志也被小宝爸爸的神情感动得满眼含泪。

 

一位叫汉尼的15岁德国男孩,入院时两手不停地乱动,一刻也不能安宁。治疗一个月后,汉尼有了明显好转。每天自己走向治疗室,主动卷起袖子,用生硬的中国话边说边比划着:「先扎手,后扎头,不扎嘴。」汉尼的爸爸高兴地说:没想到奇迹却在中国出现了。

 

白路德是一位美国从事脑瘫患儿教育的工作者,她带着自己的脑瘫孩子不远万里来到山西找郭大夫求医。经过40多天的治疗,她的孩子的头和手由刚来不能伸出转动,到能手扶站立和手指运动自如,由入院时失语,到口语自发单音字,并能识别百余个单词。见此情景,她要重金感谢,被郭院长婉言谢绝了。白路德女士竖起大拇指说:「郭大夫的医术了不起!」

 

许多孩子扎针时都是不要命地嚎哭,可排队时却和妈妈一起往前挤,好让郭大夫先给自己扎。为了让郭大夫别扎疼了自己,就「郭阿姨」、「郭妈妈」、「郭院长」叫上一大串。还有那些康复后已经入学入托的,回访时都要情不自禁地叫「妈妈」。

 

为了给患儿和家长一个舒适的环境,郭新志把医院设计改造成「家庭病房」,每两户为一单元,有一个共用厅,厅里有电视,楼层有厨房,煤气畅通,自来水不断,家长可为孩子做可口的饭菜,同时还可到食堂点菜选饭。一位从香港来的患儿家属不无感慨地说:「这家医院不仅医术高,生活方面为人们想得也很周到。」

 

郭新志和患儿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治疗过的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症状、病情,她就像一部活字典一样都能说出来。为了孩子们的康复,尽管郭新志承受了难以言表的苦和累,而她却无怨无悔。她常说:「当我看到那些脑瘫患儿不知事理的大脑产生了思维,从无知到自理,从站不稳到能行走,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离开医院,都天真地叫我妈妈时,心里就会感到满足和无比欣慰,这份常人难以拥有的情感,是患者对自己给予的最大回报!」

 

医德无价

 

作为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就应该努力学习,追求知识,加强修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患者家庭解愁,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改善人类健康,造福于社会是我终身执着的追求。

——郭新志手记

 

早在1985年,初为人母的郭新志,看着女儿的笑魇 ,更深切地体验到了那些脑瘫患儿母亲内心深处的感受。她爱自己的孩子,眷恋自己温馨的家,然而为了千万个脑瘫患儿的康复,为了千万个家庭的祈盼,她轻轻地吻了一下女儿,在丈夫爱怨的目光下,远赴山西113个自然村采集数据。这一去就是半年,随机调查2万余人次,精选卡1万张,预备卡1万张,为小儿脑瘫生长发育迟缓的筛查和早期诊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攻关课题〈儿童保健研究〉荣获「国家科技金花奖」。从「七五」到「十五」期间,郭新志每个阶段都承担和完成了攻关课题并得到推广,还获得了各种奖项。

 

20多年艰难跋涉,无数次痛苦试验,郭新志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脑瘫」这一高难科研课题。1990年经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认定该成果填补了国内外一项医学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较高的科研推广价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她运用该成果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已高达百万元,现已在全国各省市推广应用并为世界所瞩目。另外,她在康复医学研究方面先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多次获省级、国家级科研奖。

 

成功的硕果自然有人想采撷。河南省一家药厂要出10万元买她的一号药品配方时,她拒绝后无偿捐赠给山西省儿童医院药物研究所。

 

奥地利、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医疗学术团体,多次愿出数十万元美金,聘请她出国传授技术和为他们的医院服务时,郭新志都一概婉言谢绝了。她说:「我的科研有了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离不开医学界老前辈的栽培,我的事业在中国!」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在拨专款给医院搞科研的同时,还先后奖励了郭新志数万元科研奖金,但她全部捐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从1992年起,她就应该按国家规定收取专家门诊挂号费,仅这一项,一年至少可以收5万多元,可她从未收过一次。

 

先进的医疗成果,随着各种渠道的不断传播,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作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面对群众的赞扬和政府的表彰,她没有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而想的是如何更快、更多、更有效地救治患者,她给自己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一院之长,她懂得爱护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因而她对下属的使用,采取学历与能力同时并举,不拘一格重用人才。郭新志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在全院开展了文明行医优质服务活动,所有医务人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精心为救治患儿服务,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目前,由郭新志院长等经过20多年艰难潜心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瘫新体系——老年痴呆康复」的科研新课题研究实验已获得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给千百万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中央电视台曾拍摄26集系列电视剧《中国母亲》,第16集讲述的就是郭新志的故事,并且要从26位母亲中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郭新志荣获二等奖。

 

奋斗无休

 

特殊孩子和老人是一群更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享受人生。这是一项永恒而神圣的事业,我为从事这项事业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并将终生不渝,奋斗不息。

——郭新志手记

 

中国残联公布一项中国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岁-6岁残疾儿童139.5万名,每年新增0岁-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名,其中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高。发病率在2.7%-5%之间。也就是说每生1,000个孩子,就会有3-5个可能发生脑性瘫痪。调查发现我国6岁以下儿童中约有脑瘫患儿31万,并且每年还以4.6万的速度递增。

 

众所周知,老龄化问题在我国日益显现,老年性痴呆发病绝对数与日俱增,老年康复工作任重而道远……。

 

小儿脑瘫是一项世界医学课题,老年人的综合康复工程是我国即将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着20多年医疗实践、科研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郭新志感受到:建立小儿脑瘫及老年人综合康复研究中心,是解决这两大社会难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类自身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然而,我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医疗机构却有许多难言之苦。以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为例,尽管有世界瞩目的科研及医疗成就,有敬业、勤奋、富有责任心的带头人,但由于这项事业少有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使其出现了一软一硬的非良性发展,即软性的科研成果令人瞩目,硬性的医院规模设施严重滞后。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目前仍靠租来的场所进行高难度的科学研究,并诊治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医院经常因为床位爆满而不得不将患者推迟治疗时间。这一切,不仅深深地刺伤了院外患者的心,而且也更令献身于这一伟大事业的郭新志院长心存遗憾。当郭新志看到经她治疗能恢复记忆并生活自理的老人就激动万分。

 

太原市小店区的王玉花因脑出血昏倒在工作岗位,在某医院治疗不愈,仍在昏迷状态下家人送其到山西脑瘫康复医院,经郭新志精心医治,王玉花病情逐渐好转,治疗10多天就能唱「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现已生活自理。山西朔州市57岁的郝荷花,患脑梗塞,右侧偏瘫,失语,在半昏迷状态下找到了郭院长,治疗一个月后,郝荷花自己走着出了院,人们看到这情景,都高兴地为老人祝福。太原黄陵土地所潘守信所长,因脑外伤引起脑积水,语言障碍,左侧偏瘫,郭新志为其治疗两个疗程后,潘所长痊愈回到了工作岗位。无数个患儿和脑瘫老人经郭新志的治疗得以康复或减轻病痛,让郭新志感到一次次欣慰。

 

「我们没有理由让那么多的弱智儿童失去生存的价值;我们应该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有所准备;我们必须为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予以更多的关注。」郭新志呼吁社会各界,对曾有脑瘫疾患、上学后学习成绩在70分以下的儿童成立特殊学校,实行特殊教育,毕业后送到适合于他们的特殊工厂工作。同时,建设老年人康复保健院,真正提高患儿和老人的康复保健院,真正提高患儿和老人的生活质量。郭新志希望各级政府对这项造福人类健康的事业给予更有力的支持与关注,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和痴呆成年人生存的质量好一些、高一些,使人生存的质量好一些、高一些,使人生的两极即儿童和老人充满希望、充满光明,健康安乐地生活。「一支蜡烛的光毕竟是有限的,但是无数支蜡烛汇聚一起,就会放射出强烈的光芒!」郭新志希望人人都献出一分爱心。她说:「献出你我心中的火种,点燃患者头脑的灵光,让这光亮照亮患者的人生,照亮你我的灵魂,照亮人类的未来!」

 

郭新志以她医学理论的创新性、疗法体系的综合性、治疗效果的突破性、康复效果的持续性、绿色医学的特别性迎来了一个播种的春天。「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勤奋学习、博采众长,规范务实、创新开拓,交流沟通,钻研新技术、造福于人类」是郭新志的发展理念。山西脑瘫康复医院的科研成果已在北京、上海、沈阳、海南等21个省、市和美国、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推广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院科研组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6项,在国际、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60多篇获优秀论文奖。先后举办国内、国际不同类型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儿童脑瘫」国际学习班9期,接收国内外人员进修,先后培训中西医综合治疗脑瘫康复技术人员1,200余名。学员们在医院各科室虚心学习、认真实践中,对我国传统医学针炙、按摩、头足疗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脑瘫康复」专家郭新志院长的快速「面针」疗法惊叹不已,对该院系统、科学、新颖、完善的治疗方案更是赞不绝口,一致称之为「the best hospital」。

 

2003年郭新志被全国妇联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研究生。全班共23名,均来自祖国各地,她的毕业论文答辩顺利通过,优秀论文共3名,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2004年又被宋庆龄基金会推荐到维多利亚大学攻读经济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郭新志以母亲的博大胸怀和爱心,为广大脑瘫患儿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她以女性博大的情怀,为成千上万个脑瘫患儿付出了全部心血;她以医生的天职攻克世界性「顽症」,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创造了无形的社会价值;她20多年如一日超常工作,淡泊名利不图回报,为的是推动全球残疾人事业和平发展,造福于人类。

 

 

 

 

 

 

 

 

 

 

 

 

 

引文

她以女性博大的情怀,为成千上万个脑瘫患儿付出了全部心血;她以医生的天职攻克世界性「顽症」,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创造了无形的社会价值。

 

特殊孩子和老人是一群更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享受人生。这是一项永恒而神圣的事业,我为从事这项事业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并将终生不渝,奋斗不息。

 

「献出你我心中的火种,点燃患者头脑的灵光,让这光亮照亮患者的人生,照亮你我的灵魂,照亮人类的未来!」

这篇文章同时有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