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连 (中国)


「百合」的路子[1](王华连)

文:(薛翠)

 

2004年,王华连和李慧娥代表江西省「路下湾里妇女互助储金会」(以下简称储金会),到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参加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举办的农民培训班。爽直的王连华说:「当官的,或者专家学者,一般高高在上,看不起农民。可是,我觉得温铁军老师很理解农民,说话发自内心,态度真诚,我最记得他说过:『不合作在一起,就永远没有路子』 。」

 

温铁军常常举「三条驴腿」的故事说明「集体生产,共享资源」的好处。1952年合作化运动时期,河北省遵化县西铺大队的23户老贫农联合起来,办起初级合作社。他们在农闲上山砍柴,换来简单的农具,另外拥有一头驴的三条驴腿所有权(另一条腿归没加入合作社的中农所有),因此被称为「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第2年,「穷棒子社」发展到了83户,粮食亩产从120多斤增长到了300多斤。1955年,毛泽东为了推进合作化运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表扬「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的合作精神,写道:「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可是,自从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奉行商品经济,崇尚个人主义,「向钱看、个人致富」逐渐成为不用质疑的「常理」。1994年成立的路下湾里妇女互助储金会却逆流而上,深信扎根农村、团结妇女、集体发展既是当前的、也是未来的「路子」。

 

王华连,196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白水乡,家有6兄弟姐妹,排行第二,从小与大姐挑起家务重担。华连初中毕业后,做过裁缝,从1994年便担任储金会会计,连任5届。王华连觉得成为储金会委员是一生的转折点:「要不是搞了妇女储金会,我想自己只会在街上缝衣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既忙碌又充实。」当地大部分妇女都不识字或者只有小学程度,她们认为王华连初中毕业,有「文化」,而且,为人正直、敢作敢为。和王华连同年入选又同样连任5届的还有许国兰主席,许主席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精明能干,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积极参与合作社与妇女活动,是村内德高望重的妇女代表。储金会既有像许主席那样具有搞合作社的经验,又有像王华连充满活力的年轻人,10年以来扎根农村,以「百合」为名开展一连串集体经济、教育和文化的活动。

 

缘起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之前几年讨论妇女的问题异常热烈。当时中国社会服务及发展研究中心(香港民间组织,简称CSD)刚成立不久,与江西省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省妇联)商谈合作项目,希望推行妇女文化教育、经济互助发展等计划,鼓励妇女建立经济独立能力,增加在社会发展的机会和自信。

 

1993年,CSD与省妇联开始到农村去选点。CSD参考菲律宾/日本民间香蕉贸易的做法,尝试重整城乡不平等的关系,因此选点的原则大致是贫困村、当地妇女比较主动积极,有特产等等。经过多次的考察与讨论,结果选了盛产龙牙百合的万载县白水乡为试点。CSD希望组织的规模较小,让每个人都能够直接参与,经过几番讨论后,最后选择永新村2个村民小组:路下和湾里。永新村地处山区,人均年收入约500元人民币。路下和湾里相邻,旁有一条白水河,房子排列有序而集中。两组人口共约300人,16岁以上的妇女约100人,其中有些妇女骨干做过基层组织,可靠又能干。

 

「妇女储金会?啥东西?由女人来做,行吗?又搞集体,芦里卖啥药?」在不少男村民狐疑、猜测的气氛下,CSD和省县乡妇联多费唇舌,向乡政府和村民解释和宣传。1994年5月,在祠堂里,2个村民小组的妇女分为3组,讨论储金会要做甚么,管理委员会应如何运作,对委员有甚么要求。一般会员都要求委员有服务精神、廉洁、有文化程度等等。接着,每个小组提名人选,然后全体会员进行不记名投票,选出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会计、出纳、保管5职务,每两年一届。全国第一个妇女储金会——「路下湾里妇女互助储金会」便成立了。

 

储金会自行订立规章制度,根据其会章,凡16岁以上的妇女,认同储金会的宗旨:「集体参与、互助互爱、独立自主」,均可入会,会费每人每年1元人民币(现在加至2元)。储金会规定每周五为委员会学习日,开会讨论会务,每次都有会议记录。周六则为委员会、组长学习日,周日为会员学习日。还有,储金会规定帐目每月结算一次,年终在会员大会上公布,并张贴帐目清单,一目了然。CSD每年与储金会商讨合作项目,但对于储金会会务如行政、财政等,只给与意见,并不干预,全由储金会独立处理和运作。

 

「百」人的「合」作

 

据《本草纲目》记载,百合性味甘平,无毒,又治百病,润肺治咳。龙牙百合乃江西名贵特产,自宋朝开始,就成为万载县的朝廷贡品。白水乡种植百合已有500年历史,乃著名龙牙百合之故乡。白水乡除了适合百合成长,又以加工技术如干晒、摇粉等著名。当地农民种植水稻,百合则是主要的经济农作物。种植龙牙百合甚具难度,其生长条件特殊,同一块土地不可连年种植,而是轮流耕作,一般5年轮一回,另外,本地百合不适宜留种子,最好采用外地百合种子。还有,天气太热,雨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百合收成。当地农民一般不吃百合,都将百合卖给入村收购的广东商人或者乡镇企业之食品厂。

 

储金会成立后的第一个经济互助发展项目,就是组织会员,收购传统种植的龙牙百合,清洗包装后,运至香港,由CSD姐妹组织「绿色扶贫社」(以下简称扶贫社)集结义工,义卖销售。鉴于储金会成立之初,没有资金和经验,省妇联代办百合产品的商品检验、植物检验、出口运输等手续,CSD则捐助真空包装机,垫付收购费、工资、运输费等,而扶贫社动员200名义务人员,协助销售百合产品。扶贫社在香港销售特定贫困地区的产品,促进香港消费者对产品来源地人民的处境的关怀和认识,并且集结购买力,为贫困地区的产品开拓市场空间,让当地人民借着公平贸易,而非别人的捐赠施与,去累积自力发展的资源。

 

几年来销售百合所得利润,均返回储金会。储金会决定将资金分为3部分:1,分红给会员;2,妇女教育经费;3,集体互助项目。第1期百合计划(1994年夏天),4吨新鲜百合运到香港义卖,共得4万元,30%用作分红,每1位会员分红约160元;40%,即1万6千元作为集体项目资金;另外30%,即1万2千元作为教育基金。第2期(1995年)百合计划,新鲜百合以外,加上百合干片和百合粉,这次储金会负责生产和运输费用,销售利润共5万元,30%为分红,50%为集体资金,20%为教育基金。

 

1999年,储金会不再收购会员种植的百合,改为由储金会租借4亩地种植百合,集体耕作,并且完全不用农药、化肥,不管收成、销售如何,CSD先垫付基本的费用,像种子、工具、水电、工资等。储金会则动员每个会员捐出3担肥沃的大粪。百合是当地珍贵的经济农作物,为了确保不会被人偷走,在下种时期(11月)和挖百合时期(6月底到7月中),全体分4个小组,由4个组长带领,每晚轮流躺在竹床,看守百合田,晚九早五,夜夜被蚊子叮也苦撑下去。一包包的百合产品,满载了她们共同劳动的痕迹:下种、除草、施肥、看守、挖掘、清洗、煮熟、晒干、摇粉、过滤、刮粉、包装。王华连精辟地说,共同劳动慢慢孕育了集体的感情:「我们种植、加工百合,除了多一点收入,更重要的是,劳动与互助的形式让大伙有了一种集体感。」

 

储金会利用百合义卖的滚动基金,自行开展一系列小区和妇女发展项目,例如建造一座3层红砖楼房成为储金会场所,聘请老师开办儿童学前班、妇女文化扫盲班,邀请基层医疗人员给妇女讲健康教育,协办妇科检查项目,负责宣传联络,搞早餐资助计划改善儿童的营养;又铺设管道引入清洁水源,购置碾米机、粉碎机和打浆机,承包10亩山坡种植果树等等。

 

储金会刚成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场所,办活动例如开会员大会、学前班,都要借用祠堂,十分不方便。祠堂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储金会每次借用都要交租金。祠堂经年失修,破旧不堪,学前班的所谓教室,只是用布围起来,再加几张陈旧的桌椅而已。每次储金会开会员大会,周边的男人都跑过来看热闹,插嘴议论,例如,有些会员的丈夫认为妇女成不了大事,倡议由他们几个男人搞红萝卜加工,由种植到包装一一统揽,所谓生产一条龙。后来,储金会会员通过建房子的决议,动用5年来种百合赚得的集体基金6万多元。在筹备建房的过程中,像预算财政、选择地点、协调意见、与乡政府和村民小组讨价还价、请师傅测量土地、设计场所的图则、购买及搬运材料、调配会员义务劳动等等,不论委员或会员都积极参与、亲力亲为。

 

1999年,储金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凭着集体力量,建立自己的场所,确立在村里的地位。现在场所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地下摆放打米机、打糠机等机器,还有图书室、厨房,外旁另建厕所。二楼有3间房子,学前班、妇女文化教育班,以及计划生育服务所。第3层是储金会会务室和会议室。天台则用作晒百合片和百合粉。

 

储金会除了搞小区经济计划,推动文化教育,还有协办医疗项目。1995-1996年,储金会、CSD、万载县妇幼保健所(以下简称保健所)曾经合作医疗项目,为储金会会员做妇科检查、治疗,以及跟进覆查,当时储金会场所还未建成,只好借用乡卫生院。2000年元月,储金会、CSD、保健所再度合作,为会员及其子女做健康检查,储金会借出场所用作检查,保健所则提供医疗设备及车辆,派出2位妇科医生、1位儿科医生及1位化验师入村为村民义诊。检查结果显示,八成妇女月经不调、贫血,严重的有宫颈炎、生瘤;儿童则普遍有砂眼与肠胃病。药费由储金会与CSD共同承担。后来,三方共同合办两年的农村医疗项目,范围则扩大,为整个白水乡12条村的妇女与儿童做免费检查。

 

隐忧、忍耐、对策

 

在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底下,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艰辛,粮食不值钱,仅有的劳动力也以贱价卖出,不论是在城市当民工或者留在农村小工厂做临时工。10年以来,很多年轻的会员涌到沿海地区像深圳、广州、东莞打工,有些就算结了婚,也一样出去打工。有一位会员,曾经做过委员,之后一直在东莞打工,过年过节或者家里出事才回乡。有些年轻妇女刚嫁过来不久,也城乡两边跑。现在,留在村里的多是中年妇女、老人和小孩子。当地很多乡镇企业都倒闭,唯一私人承包的花炮厂却吸纳年老或中年的农村妇女做计件工,委员许冬秀告诉我:「以1天8小时计算,1天做1,000条烟花棒子,就有6.5元,或者做小炮竹10,000支,就有11元。插引线的话,2角一窝巢,1天能有8元,另外做包装,价钱最低,一札只有6厘。如果你天天做,手脚勤快,1个月就能赚200多元,那已经很好了。」这些炮竹、烟花内销或者外销都有,农村小工厂可说是世界生产线的起端,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全球化渗透或蚕食偏远地区的经济体系,在此得到印证。

 

出去打工或者到花炮厂做计件工都是村里妇女主流的选择,但王华连却不选择走这样的路,因为她另有一套人生价值观。她指出花炮厂的工作,长远来说很危险:「我们很多妇女都跑到花炮厂工作,赚点现钱,应付日常生活开支。但是,我认为这不卫生,不安全,对身体不好,因为做花炮用的胶水有毒,长期接触等于慢性中毒。」

 

早几年前,王华连好想出去打工,内心几番挣扎之后,最终打消念头,留在家乡,靠开一家小饲料店赚点生活费,另外继续参加储金会,丈夫和孩子都纷纷支持。王华连说心里对家庭和储金会放不下:「我本来想出去打工,赚点现钱给孩子交学费、看病,或者买生活日用品,可是最后放弃了,因为丈夫不想我走,当时小孩又那么小,需要人照顾,还有,我对储金会有些牵挂,我参加储金会才开始学习记帐,到现在已经11年,积累了经验,不是我吹牛,一旦我走了,暂时还没有人能够接班,我也是练了好几年才懂得怎么管好帐目呢!」

 

回顾过去十几年,王华连评价储金会有两个项目做得很好,改善民生,一是购买打米机和打糠机,既减轻农民的劳役,加工费又相对便宜,很受会员欢迎;二是学前班,老师悉心教导,学费便宜,地点邻近,会员都争相送孩子来学习。打米机和打糠机是储金会的共有生产工具,得来确实不容易。储金会成立初期,会员为集体基金的分配争论不休,大部分人说要买打米机和粉碎机,但有一部人说由买煤球机,然后由几户承包做煤球加工,双方争持不下,竟然有会员企图把集体基金瓜分。后来,在会议上、私底下,储金会、CSD、省妇联、县妇联经过激烈的辩论,又吵架、又流泪,终于通过购买打米机和打糠机,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全体会员应该分享共有的生产工具。

 

此后过了几年,又有会员提出搞煤球加工厂,既提供就业机会,又赚钱致富,说煤球是当地的基本能源,家家户户都采用,而附近一带只有两个煤球小加工坊,如果投资设厂,扩大生产,使其企业化,保证有市场又有钱赚。可是,煤球加工污染环境,而且所谓设厂、搞大量生产、企业化,实非长远之计,但无可否认,煤球一事说明了:村民对经济实惠的能源十分殷切,另外,就是在种田不值钱、乡镇企业不景气、事事讲现金的情况下,农民自然渴望打工赚钱,补贴家用。相反,有些会员到过文义村一家用沼气的用户,又参观过赣州「猪、沼、果」的示范户,很想搞沼气池试试看。虽然沼气既环保又省资源,可惜造一个沼气池动辄要3,000、4,000元,农民哪来那么多钱呢?

 

储金会成立12年,除了改善妇女及其家庭经济生活外,更开拓了妇女个人及群体的新空间。储金会成员经常串门,商议怎样铺水泥地面,拉电到村内启动打米机、粉碎机,怎样用集体资金、分配集体的劳动、计算工资花红,怎样安排师傅教会员做馒头,筹划值班表,出去市镇购买各种各样器具、材料,联络邻村宣传妇科检查,处理不同意见以至不满等等,在这样互动而复杂的过程中,彼此的关系密切了,眼界也扩阔了。正如王华连观察到邻里的关系得到改善:「以前我们各顾各的,很少串门,储金会搞了活动,会员互相往来,互相了解,关系比以前密切多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玩,像包装百合、上扫盲班、唱歌、聊天,都很快乐,感觉很有劲儿!」

 

王华连参加储金会十多年,学会忍耐、包容,凡事以大局、集体的利益为重,「有些会员心胸比较狭隘,怕吃亏,老是批评委员不公平,我当时很生气,又觉得受委屈,不是跟会员争论,就是哭。现在,如果发生争执,我会先等会员气消了,然后心平气和地讲解,这样才能把矛盾缓和下来。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懂得忍耐,我以前非常冲动,容易出乱子。你不忍耐,就无法做下去了,要知道,单独一个人做是不行的,只有集体去做,才能够把事做成。」

 

王华连在储金会多年的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同,1996-1999年,王华连担任白水乡人民大会代表;1998-2002年,担任万载县人民大会代表;2000-2005年,担任宜春市妇女代表;从2004开始,担任永新村妇女主任。王华连曾经在会议上直言农民的负担太重,税收繁多;投诉晚上听不见青蛙哇哇叫,因为很多青蛙都被活捉卖给城市,造成蚊子、害虫多不胜数,为害农作物;又要求修补残破不堪的、摇摇欲坠的桥,让老百姓安心过桥等等。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亚洲地区人民相继响应抗争,交流彼此经验委实重要。1995、1996年,王华连和其它几位储金会委员应邀到印度、尼泊尔、菲律宾、香港等地访问,与当地的农民和组织者交流经验。例如,王华连访问位于印度南部的卡拉拉邦,喀拉拉人民科学运动(KSSP)倡导把科学知识切合平民的生活需要,研究省柴炉、大阳能、有机耕作、堆肥等等,还有推动人民计划,鼓励人民积极参与分配公共资源的决策过程。

 

展望

 

十多年以来,路下湾里妇女储金会扎根农村,为长远的乡村建设默默作出贡献。储金会既依存原来农村千丝万缕之权力/利益之罗网,但又尝试透过扎根农村生活的集体项目,扭转原来的权力关系和思想习惯,在依存/扭转的纠缠中、在生活实践中慢慢游离原来既定的轨迹。

 

正如许国兰主席阐扬储金会共同的目标:「通过储金会改变农村妇女的精神面貌,为社会多做一点好事,这是我们全体会员都要做的。」为纪念储金会成立10周年,许国兰特意编一首歌曲,歌词寄意「集体斗争」的精神:

 

一条清河水

一座虎头山

会员在山下边比争

九年、十年比争,比争,比争斗……

 

而王华连不忘承先启后的责任,对未来甚是殷切期待:「会员非常信任我,几次选举,都选上我,我不能让她们失望,也不能放弃这份责任。我希望未来更有能力的年轻人加入储金会!」

 

 

 

 

 

 

 

 

 

 

 

 

 

引文

 

王华连精辟地说,共同劳动慢慢孕育了集体的感情:「我们种植、加工百合,除了多一点收入,更重要的是,劳动与互助的形式让大伙有了一种集体感。」

 

储金会成立12年,除了改善妇女及其家庭经济生活外,更开拓了妇女个人及群体的新空间。

[1] 本文大部份内容取自作者文章<扎根农村、团结妇女、集体发展──记江西妇女储金会>,《2001夏季交流营》文集,香港小区伙伴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1,页50-59。

这篇文章同时有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