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贞(中国香港)


 

zheng-shuzhen

(上图左一为郑淑贞)

社区经济连结人与土地 活得健康再不是天方夜谭

文/刘沛琳

「人到底能不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呢?为什么人们习惯不快乐,认为工作辛劳、没有成功、满足感是常态?生活行尸走肉!怎么会这样?我觉得大家真的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这一代能不能一起作出改变?即使不能彻底改变,改变一点点也好。」郑淑贞(Dora) 坚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力量,而她也身体力行在湾仔区发展主流以外的社区经济,改善区内居民的生活。

她是土作坊的创立人之一。成立于2007年,土作坊是湾仔一家售卖有机食品及环保家品的社企,与本地有机农场合作提供有机蔬果,鼓励人们支持本地农业。在她眼里,农民辛勤耕作,自给自足,耕田绝对是一份踏实的工作。她从来不觉得农民贫穷 — 有菜,有鸡,有蛋,还有一大片绿油油的田,看着多么舒服啊。她依稀记得中一时家住上水,附近有些农地。某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她跟一个养鸡的老婆婆了聊起来。婆婆请她帮忙收集鸡蛋,而她也得到几颗蛋作为回谢,高兴极了,爱护土地的心油然而生。大学时期又参加了自然协会举办的大地行者课程,让她更爱亲近大自然。其后成为社工后,她带着小朋友和年轻人去农田做义工。他们汗流浃背却笑得开怀,Dora见了更想让更多人认识土地,传播单纯的快乐。她自己也是「南涌养地人运动」的义工,协助全面复耕及保育生态至今已十年。她认为若人们以可持续方式耕作如「生态农法」,因应土壤特质种植相应的农作物,同时注重田地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泥土会「愈种愈靓」。反之,耕作一味进求产量,短时间内把土地养分榨取殆尽只会破坏有机质,不利往后种植。

店铺属于圣雅各福群会「社区经济互助计划」辖下项目,会员能以社区货币「时分券」交换货品及服务。例如,街坊在土作坊当1小时收银员,他可以获得「时分券」60元;假设一包生态燕麦米价值40元,他可用20元现金及20元「时分券」购买产品。 Dora指出起初并没有实体店,只有一个共同购买有机蔬果的小组。她是资深社工,与湾仔街坊熟稔,在一次闲聊中得知不少街坊因经济拮据而要去街市捡烂菜烂水果,叫她非常心酸。她于是主动找农民合作,向他们介绍「时分券」,协助街坊以合理价格集体订购有机蔬菜。她笑言当时农夫一定觉得她傻呼呼,因为「时分券」的概念新,看似不设实际。话说如此,土作坊现时合作的本地有机农场已有10家。

街坊通过参与农务工作了解食物的种植过程和农民的处境,而农民得到街坊支持也会保障食物安全。消费者与生产者以时分券交换服务,无疑增进了彼此互信关系。 Dora坦言农民面对不少困难。有机产品标价看似高,其实很难卖。不仅是销售问题,他们产量和种植的品种还会受天气、土壤影响,收入不稳定。因此她决定把在社区做食品加工,善用本地有机农作物制作各样小食时令食品,如花生糖、萝卜糕、月饼等,宣传本地农产品。现时网站已有20多种土作坊自家出品的食物。谁是幕后功臣?
所有加工食品皆有区内妇女设计食谱和制作。 Dora因工作关系接触单亲、领取综援的基层妇女。她慨叹:「女性总是被塑造成家庭照顾者,在家里照顾小孩、煮饭,却一直得不到认同或赞赏。即使是有工作的妇女,最后也会为了家庭放弃事业。」她认为妇女其实有许多技能,如煮得一手好菜、懂得车缝,只是主流就业市场无法接收这批劳动力。土作坊正可以让区内妇女一展所长,发挥厨艺。加工食物品质优良、美味可口,获顾客欣赏,也能增加妇女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土作坊采取由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对街坊绝对尊重和信任。每个月定期开员工大会,什么也谈:店铺运作、产品开发、工资问题等,就是要听街坊的意见。参与式管理虽然费心,但是Dora 认为十分值得 — 当员工理解公司运作,有份参与决策,一同承担结果,归属感多了,流失率自然低。

更难得的是Dora对街坊由心而发的关心:「街坊需要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他们周遭环境也很重要。」她关心街坊生活的每个面向。首先是健康。员工也是街坊,他们也能用时分券买回自己制作的食品。土作坊的有机加工食物赏味期限较短,不含人造添加铲,确保新鲜健康。在选材料上也花心思,做饼干、糖果、月饼等要用油的食品都用上茶籽油。茶籽油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油中珍品,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吃起来不油腻。吃得健康不够,Dora还想街坊工作时也健健康康,减少劳损。负责煮食的街坊都用茶籽粉洗碗,茶籽粉成分天然,性质温和,不损肌肤。

其次是心灵健康:家庭生活。全店以兼职为主,有二十多个街坊兼职,上班时间十分弹性,使妇女得以兼顾家庭。这有别于一般公司为了赚取最大利润而鼓励长时间工作。 Dora 一针见血地点出主流经济的弊病:「在宋朝时,『经济』意指『经世济民』,经济本应以人为本,惠及人民;而今天却是人们去迁就经济模式,每个人疲于奔命,做得死去活来。」她续指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模式和劳雇关系只会衍生更多社会问题,如家庭分离。的确,港人普遍工时长,跟家人吃饭的机会少之又少,有的父母甚至要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和补习班。赚了钱,牺牲的是家庭关系。哪个孩子不想多见见父母?

土作坊开业至今已9年,约2013年转亏为盈。参与式管理和平等互助的职场文化不见得会让社企陷入无了期亏损,可谓行之有效。即然可行,为什么都没有公司在做呢? 「因为不相信。」Dora觉得这源于很多人不愿改变固有观念 — 不相信人,不相信每个人本身的独特性,不敢尝试。她相信每个人有其价值和才能,只是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太单一,人们缺少发挥的机会;而且社会竞争意识太强,生怕不竞争就会一无所有。 「我想每个人都想协作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都市人,到底何时才能发现协作型社会的好呢?希望土作坊继续扎根社区,让永续耕作、自主生活、友爱互助的理念遍地开花,在追随主流价值的人们心中掀起涟漪。

 

 

 

这篇文章同时有 English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