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文(中国香港)


 

kwok-wai-man

文/陈嘉敏 朱雪盈

从妇女会理事长李桂珍将香港的厨余问题带至长洲的办事处开始,郭慧文等人通过参与环保处所举办的讲座,逐渐认识环保问题及申请推广环保项目的资助细节等,并讨论到通过什么工作能够向社区推广环保的同时,将绿色环保行动渗入街坊的日常生活当中。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得知香港人浪费食物的问题相当严重,参考环境保护署的资料,显示了在2012年,香港每天有9,278公吨的都市固体废物需要弃置于堆填区,当中接近四成为厨余,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来自家居,妇女会开始思考在长洲进行家居厨余回收的可行性。

在2012年获得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后,郭慧文与团队开始推行「食。环园」的社区厨余回收计划。郭慧文表示「起步,是推行计划最困难的阶段,亦是需要应付最多问题的时期。」当他们开始收集厨余时,根本未有人认识和关注这个问题,为了解答街坊的疑虑,郭慧文都是亲身到社区的收集厨余地点,当有人抱着好奇心经过时,她就会递上宣传单张,向街坊讲解计划的细节内容。她亦希望在街上观察街坊的反应,由于厨余始终都是肮脏的垃圾,加上是食物的残渣,容易造成环境卫生问题以及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担心究竟在街上收集厨余会否对街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经过各方面的试验,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必须通过短时间的过程,包括收集时间只限每天的九点至十点,地点则安排于长洲街市对出的范围,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接近整个长洲的中心位置,方便居住于各地方的街坊运送厨余,而且给予各个参与者一个密封的收集盒,前一晚需要经过隔水并放进雪柜,希望能够令其不会产生强烈的味道。在收集厨余后,经过短时间的运送,让厨余不至于变坏的同时,也能减低厨余放置于大街上的影响。

在解决回收厨余的卫生问题后,郭慧文知道要让街坊参与计划是需要时间,「多讲解」是她所主张的推广方法。透过于不同地方多番讲解计划的特色和理念,包括屋村、学校、安老院等,以互动形式的活动,促使大家关注问题。她在推广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很多人都未必知道自己所制造的垃圾数量,但只要在了解问题过后,便会认同相关的环保理念并愿意参与。在幼稚园的一次讲座,一位幼稚园学生问道:「究竟三千公吨的垃圾是多少?」。她向他们解释「三千吨的垃圾是能够装满一百二十架双层巴士」,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原来不知不觉间制造了很多垃圾。

厨余回收计划由2012年开始实行,从初时只有30户家庭参与,然后人数逐步上升,直到今时今日已达至800户的参与者,除了透过「多讲解」吸引街坊外,郭慧文认为长洲的社区特色亦是令计划有效推行的很大因素,由于长洲的邻里关系紧密,邻居、街坊就是讯息的传递者,当在社区有一个人去参与,就能带动很多其他身边的人一同参与,「很令人感动的是,当你见到有街坊拿着三个厨余盒带来回收,当中的原因是帮助一些无法在收集时间交回厨余的邻居一同交回他们的厨余盒,确实很欣赏长洲人的邻里关系和互助精神。」郭慧文细说在计划中如何感受到长洲浓厚的人情味,「我们都会向参与回收的街坊分享种植的作物,发挥共享精神。」

郭慧文负责的「食。环园」项目,通过回收得来的厨余转化成有用的堆肥,然后用于农地的耕作上,体现食物的循环使用,减少制造废物,同时希望大家明白珍惜食物的道理。而居民亦有参与耕种的机会,可以实践自给自足的同时,「由于是农地的提供是免费,每人都可以种植几个月,直至收成,所以很多人都正在排队希望参与。」免费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充足的资源。一个计划的推行和运作,不得不依赖资金,但郭慧文指他们并不需担心这方面,因为初时的推行就是向环保署申请所得来的资助,其后2015年更获得赛马会的资助,得到更大面积的土地发展「食。环园」的工作,因而很多活动都可以让大众免费参与。

最后,郭慧文亦提及到她的期望和愿景是希望更多人明白到珍惜食物的道理,因为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所造成,我们是应该有责任去关注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选择性的忽略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希望每个人都会认知到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然而,当我们发现原来一些工作得到政府或机构的帮助,除了提升工作的成效,亦是让大众有更多机会参与,不禁会反思为何政府不能够降低申请资金的门槛,从而协助更多的非牟利机构推行有助社区、文化、环境发展等方面的活动,让社会不能够得到更多进一步的良好发展,甚至无法促进人与人以及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这篇文章同时有 English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