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欣(中国香港)


 

leung-lai-yan

文/陈嘉敏 朱雪盈

在日常当中,大众所认识的环保工作不外乎是举办讲座教育人们如何节省资源、废物的分类回收等。然而,对于梁丽欣来说,绿色生活不单是要做到这些方面的事,更是去思考自己如何从社会的日常运作模式觉醒,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生活于一个主张消费和消耗的物质社会。梁丽欣是天水围社区发展网络的组织干事,现时负责的项目为天水围自主社区实践计划,当初因为想做对社会有实质改变的「落地」的工作,同时认为绿色环保生活是很重要的事,令她选择了在这个地方作为开始,为社会带来改变。

「绿色生活的教育可以变得更加社区性及公共性,教育不一定只发生于学校,改变亦不一定只能由年青人去做起,任何岗位的改变所带来的回响就会更大。 」梁丽欣指出所有的活动都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层面为基础,在DIY的工作坊是推动每个人认知自己的能力,透过亲身的接触向他们传递自主绿色生活的讯息,当自己可以低成本制作日常的生活用品,便能够不再受制于市场的环境,自主地选择购买或是自己生产,甚至将知识分享给他人,这些能力都是属于自己,没有人可以抢走。透过街坊参加工作坊后,不断向其他人分享自己学习的过程和心得,将正面的雪球在社会中越滚越大。梁丽欣随即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故事:「当时机构有剩食回收的活动,有一位婆婆来拿取剩食,我们向她宣传了制作环保酵素的工作坊,她便参与了。后来,因为她经常到长者中心吃饭,她利用当时饭后剩余的果皮,即时教人制作环保酵素,甚至是在其他各地区的社区中心、教会等地讲解环保酵素的好处及做法。」

社区组织亦与社区的各持分者建立伙伴关系,深入地交流自己的想法以至考虑到通过合作举办活动,建立社区的连系。梁丽欣表示,「我们会到学校推行种植活动,特别是让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参与。我们不会特意去购买种植的工具,包括种植的盆都是由我们和学生自己将废弃木材,以木工技术重新制成,自己混合泥土,以环保酵素施肥等。」香港的教育很多时候,只是将知识单方面传递给学生,学生没有机会自己动手,因而活动除了让他们学习到生活技能外,亦是认识到每件物品都有它的功用。 「我们不能够只单纯去想如何救地球,因为人与地球是共生存在,人的能力和价值亦是我们所关注的。环保不只是节省物资,更加是如何运用人的资源,通过开发森林赚钱,还是将能力用于帮到地球,是人的想法。」梁丽欣认为认识自我能力犹如一颗种子,给予他们机会继续发挥不同的能力,从而社会有前景的行业亦不至于继续走向单一化,人的参与是自主生活的重要一环。

梁丽欣一直坚持「视问题为解决方法」,遇到资金的短缺,在场地的申请上亦面对官僚及政治问题。同时,其实是让自己知道决定进行每件事上的限制,知道很多东西都是得来不易,就会将资源投放得更准确。在发展自主社区上,梁丽欣觉得天水围确实亦存在很多劣势,但当中都会成为隐藏的优势。作为新市镇的天水围,附近依然有很多荒废的农地及工业用地,但同时表示天水围未因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能够被绿带和湿地所包围,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天水围即是「天水一色的基围」。而这方面便是给予居民有更多机会种植、进行自给自足的农耕活动等。道路亦开发得很宽敞,虽然居民要行更多路,但对比起很多旧区的建筑物都很密集,天水围的规划令感觉变得轻松和悠闲,亦是有开发更多单车径的可能性,创造更健康的生活。今时今日,天水围都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反面例子,而梁丽欣觉得天水围亦是有潜力成为一个以绿色环境和民间活跃作为优点,成为一个社区的正面例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梁丽欣如此形容自己在社区的工作。她从来没有预期过计划中的活动对于居民来说,是能够带来多少影响。但不知不觉间发现有很多街坊愿意自发参与制作社区报,探索社区,收集故事,小学生会主动走来问,「新一期的社区报呢?」,以至上述提及的婆婆将环保酵素宣扬开去,正正是活出了她心中的计划。她期望的是永续自主文化的扎根,公民意识的提升。生活不一定是依赖物质,我们要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选择,有很多所谓的「一定要」是应该被打破,更加要加深认识自己,问自己可以为相信的事付出多少,而不是要求政府、别人先做,而是在不同的岗位,寻求自己的定位,最后社会能够「落地生根,百花齐放。」

 

这篇文章同时有 English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