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消息

徐蘭香

探訪內地幾位和平婦女

蘭香於2008年底隨和平婦女計劃隊探訪內地幾位和平婦女的地方,包括雲南的優內、江西的華蓮及山西的樹霞。

蘭香與優內

這次同行的有蘭香、小榛(蘭香女兒)、順馨和趙群。蘭香想去那裏,是被優內在銀川工作坊所展示的家鄉圖像所吸引, 所以到了那裏,她一面是被豐富而未被破壞的自然資源以及愛尼族逐漸失落的傳統手工藝(藤織、線織等)所吸引,在實際觀察和動手嘗試的過程中,親身體驗, 並試圖把這些資源和知識通過一種合作的方式運用起來, 以保護環境、促進維持生計的多元化以及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從她自己的經驗和視覺出發, 蘭香看到一些正在或逐漸會環境美好的環境和生活資源的情況(如垃圾、高壓電線、電擊捕魚方式、用農藥除草劑等現代化問題)和稻子產量下降的問題後,向優內及村民提出她的提醒、意見及可行的建議。蘭香對於現代化的警惕,來自她對臺灣發展模式的批評和環保理念,至於種植技術,則來自多年她個人在農耕方面的摸索。她在就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提出的意見,都具參考價值, 有些馬上運用起來(例如用綠肥),但有有關產品製作與銷售方面的知識, 則顯得有些不實際或過於天真, 因為她想到的是從消費的角度考慮幫忙開拓臺灣的銷售管道,例如藤編用具,但在村子裏展開生產性的經濟活動所需要的條件是否足夠,蘭香的認識是不足的,因為這涉及文化和社會背景差異和瞭解不深的問題。

和平婦女隊受到村民款待,在美麗的原始森林中野坎。 蘭香與優內交流她們不同文化傳統的做食物方法。

蘭香與華蓮

江西之行,有蘭香小榛(蘭香女兒)、順馨和芳子。江西是客家之地,對蘭香來說份外有親切感的,因此在交流中,客家的傳統(包括食品加工、竹編、房子、村落、種植方式、榨茶籽油、釀酒、採山菊花等方面的資訊及技術,都成為交流的興奮點。

然而,客家這個文化身份在華連那裡不是很突出的,跟蘭香經歷過的客家身份建構的台灣經驗是很不同的,例如美濃對傳統山歌文化的更新與創造,對蘭香是有影響的,也是文化認同的重要標誌。在交流過程中,儘管她們把美濃的東西帶過去,並做了些介紹,還播放了一些生祥的山歌,但仍然引不起婦女的興趣,連老一輩愛唱歌的姐妹,也唱不起來。另方面,是漢族與少數民族在對待客人的熱情上,可能也有區別。

蘭香一次對婦女儲金會成員演講和一次跟理事交流時,給大家充份地講述關於生態環境保護與有機農耕的理念和價值。她指出那裡遍地是寶,要好好保護,留給後代美好的未來,而有機耕種/養殖才是出路。但看來能產生效果的對象是有限的,原因是來儲金會講座的成員大多是老人跟小孩,她們不是生產和生活的主要推動者。一直村裡的農耕大多是用化肥農藥種植糧食蔬菜的,對生態的意識相對薄弱,這可能跟儲金會一直沒有以這個方向作為工作目標的原因。在交流後表示願意在自己的農地中嘗試有機轉型的都有些理事願意行。

蘭香另方面指出村裡的環境衛生問題,特別是垃圾這點,儲金會的姐妹有積極的反應可以通過集體共同處理。

蘭香探訪村民與她們聊天 蘭香對各樣農產品都存有好奇和研究精神,她正在了解江西的特產。

蘭香與樹霞/鎖蘭

蘭香前往山西,目的是被邀請為培訓工作坊的講者,同時,蘭香說﹐她去﹐是希望為鎖蘭打氣,因為在銀川她感動於鎖蘭要在村推動有機轉型的決心和感覺到她們需要支援。

蘭香素來的演說都很動人,按照樹霞的回應,除了她自己喜歡蘭香的演講外,她指出參加者對蘭香的講話內容很有認同感,特別是養土的重要性。鎖蘭也有同樣的反應。在理念與價值的交流方面,蘭香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意識上的改變或觸動了村民(例如健康,但在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如砍掉一些果樹來增加日照等) 時,則引來不少的爭議。

這次山西交流讓蘭香看到了不同於南方的北方農村情景,增加了她對大陸的認識,同時,她可能也加強了樹霞與鎖蘭對於台灣的想像,特別是在有機耕種的經驗和核桃銷售的機會方面。對於樹霞她們,這次工作坊具體地介紹了一些理念﹑經驗和技術方面的生態知識給村民,從而未來可落實有機種植果樹,有利於村民及消費者的健康。

生動的課堂筆記,有助村民看圖明白如何製作果實酵素。
樹霞將摘下來的蘋果修剪,然後賣出市場
查看其他進動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