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劃的參加者

「生態、生計、文化、可持續和平」每位婦女介紹

高清蓉——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成都有機蔬菜生產消費網絡」

四川

四川郫懸--成都有機蔬菜生產消費網絡

高清蓉(蓉蓉)及黃成琦(琦琦)是工作伙伴關係,在成都推動及實踐有機耕種,在城鄉間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之互為關係。安龍村離成都大概30公里,2005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河研會)在這裡開展生態農村示範項目,推動生態農業,希望最終可以解決河流污染問題。最初有13戶農戶參與,河研會幫助在成都聯繫消費者,但後來因為有機菜的銷路不穩定,農戶慢慢減少至4戶,蓉蓉家就是一直堅持下去的4戶之一。

蓉蓉30來歲,從事農耕不到兩年。一直在城市打工的蓉蓉2007年春節回家,見老父母種地辛苦,於是便毅然放棄在城市打工,幹農務工作去。蓉蓉一家信佛如素,知道生態農業有利於環境,就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河研會這個項目。開始時只投入三分地做試驗,現在,全家四畝地都種了有機物。以前,蓉蓉家每月得靠蓉蓉城市打工的收入為主要開支,現在,則完全靠地吃飯。而其他三家生態農戶,主要因為缺乏勞動力,種地只是一種補助收入,也是對生態農耕的支持。

種地辛苦,特別是從原來的常規農業轉到生態農業,從肥料來源、防蟲害到犁地和勞動力等等,都要重新配置。過去兩年,河研會為參加者的農戶安排了不少技術培訓和交流。蓉蓉從中學到很多輪作、間作、套作和改良土壞等生態耕種知識。蓉蓉沒有進行養殖,常常為肥料來源不足所困,又因為信仰關係,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也需要有特殊的對策。而除了理念和技術外,同樣重要的是農作物的銷售問題,有生態農民,就不能缺少關心生態環境的消費者。河研會的永續農業及綠色消費者聯盟建構項目,也正是針對這個關鍵環節而成立的。

琦琦是一個健康生活理念的實踐者,專門真正推動社區支持農業(CSA)是消費者聯盟(準備期間)的中堅分子,是團購有機菜的幾位骨幹志願者。蓉蓉記得在早期一次團購活動中,農戶為了多賣菜,配了比訂購多一倍的菜;最後蓉蓉二話不說,把多出來的菜全買了,分送朋友。河研會的工作人員夏路說,消費者數目從最初的20戶,一度增加到100戶;2008年汶川地震前,有大概70戶固定向安龍村訂菜(2008年初,整個成都的有機菜消費者群大概有140戶)。每個配菜點的志願者,逢星期一、四前會集齊訂戶的需求,通知農戶,然後在當更幫忙分發蔬菜。消費者聯盟還會搞一些教育活動,例如下鄉活動、有機市場等。

除了蔬菜以外,琦琦和朋友們還積極搜羅團購其他有機產品(有些沒有有機認証,但考察後確保無污染):例如東北的大米、石家莊的麵粉、臨近貧困地區的水果等等,希望在能力範圍內,支持各地的有機生產及內地的公平貿易。琦琦、消費者聯盟的張建和張阿姨對安龍村愛護有加,從她們在這一兩年內不斷堅持努力的維繫消費者,儘管農戶產品的質量參差,儘管消費者有不少挑剔抱怨;她們還是不離不棄。蓉蓉說消費者是生態農戶非常重要的伙伴,還沒有開始全職種地,她就去學開車,還貸款買了那輛舊麵包車送菜,我把這段時間學的知識一一實踐並把它們記錄下來,總結一些適合本地的方法,希望能夠推廣使用,從而能把我的家鄉變為一淨土。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把我們的「淨土」面積無張擴展。」問琦琦怎樣看消費者聯會的前景,她說不是很樂觀,走著看吧!大部份在城市的消費者都看產品而不看生產者,他們考慮自己的需要,多於想勞動者和環境的。2008年7月,琦琦的一封電郵這樣說:地震後,有機小市場一蹶不振。

查看其他計劃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