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劃的參加者

「生態、生計、文化、可持續和平」每位婦女介紹

王愛華——傳統傳承,維繫人與大地

香港

傳統傳承,維繫人與大地的共生關係,是王愛華的人文精神。

愛華,江西人,香港的新移民,2003年取得香港的身份證,與丈夫和小女住在屯門無人問知的掃管芴小山上,要走15分鐘山路才到的。由於丈夫的家是當地早年的居民,住的石屋外出有一大片菜田,旁邊養雞養豬,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小時候,愛華常吃到嫲嫲手製的家鄉美食,愛華說:「奶奶總有魔法把普通的蘿蔔皮和青菜梗煮得色香味美。愛華曾好奇地問:『「為甚麼青菜梗能煮成這麼好吃,好像有肉的香味?」嫲嫲摸著我的臉蛋說:「如果只是炒當然不盡好吃,我是先把它曬得半乾半溫,再用炒香的粗鹽把它醃上半天,然後洗淨鹽份,再曬乾它們的水份,之後再混入我們家自製的豆豉煮成,這樣就會特別脆和香,你才會喜歡吃,下飯至佳。」』深受嫲嫲影響下,今天愛華以簡單的清菜煮食美味的食物,成為她的特色。加上,她的家鄉每逢過年過節時,就非常熱鬧,左鄰右裏都聚集在家集體製作應節的傳統美食如:清明的艾汁米餃、端午的香糯豆粽及發粑(用甘草、山草藥加粘米制成的酵母做的饅頭)、中秋節的爆米糖、冬至的芝麻片及紅薯粿子、春節的石磨手壓年糕;醃菜類有:柴火烘腐乳、刴椒柚子皮、古法豆豉、鹹香脆蘿蔔乾.....大人們忙碌著各自負責的工作,有的鋸柴生火;有的洗洗切切;有的負責粗加工:用石磨去磨碎原材料...在這環境成長的愛華,有著濃烈的鄉情、人情和味情,存在她心裡,就算來到陌生的香港也沒有洗掉她的情,樂意以她家為據點,與社區的朋友分享她的傳統古法美食。

愛華以屯門社區為本,是綠色女流的會員,也在不同的中心或學校分享她的家鄉美食,她以自己種的菜配合她的古法製作,透過工作坊分享她煮食的方法和態度,愛華很強調「傳統傳承」,從食物中思念、感謝我們的父母和先人,同時感受她這份國族情。她的烹煮態度,強調兩個心──至誠之心、感恩之心。一棵如同母親為兒女煮食的誠心是烹飪不可缺的,更是至關鍵的元素。回想起兒時嫲嫲就是用那顆誠心,烹調那普通不過的青菜梗,從中向孫兒女傳送至深的祝福和溫暖,祝願我們快高長大。同樣地,愛華的師父要求她和師兄將顧客視為親人,他用這種熱誠之心製作食物供客人品嘗。這些一一道出只有用這種致誠之心去料理,食用者才能吸收到合天地日月精華所蘊含的能量。感恩之心,就是對大地和農夫的恩情,因為在現今的生態被破壞的環境下,我們仍然能得溫飽,應心存感激,可是人類更應愛護珍惜大地和農夫,使之延續下去給下一代。

查看其他計劃參與者